聯絡信箱

連絡電話

[智慧電網]從跳電中認識舊電網:智慧電網的轉型與挑戰

  現代社會中,電已然成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幾乎人們生活的所有面向都有電的影子,電腦手機都是電子設備;電動車的普及是必然趨勢;隨手取得的物品,都可能是某個用電大戶的工廠所生產的產品,更不用說你我早就習以為常的開燈關燈、各種電器的使用,電力無所不在,若聽到「電力的穩定決定了國家的經濟」這樣的論述也不奇怪。

  在討論電力系統之前,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電力如何產生。傳統的電力是透過不同形式的能源,帶動發電機旋轉進而產生電力,這些能源可能是火力或核能。過去這些轉換出來的電力能源沒辦法長時間儲存,在產生電力的同時就必須馬上消耗,以達到我們常聽到的「電力供需平衡」,因此,要維持一個國家層級的電力系統穩定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但我們依舊發展出了一套電網架構來配合這樣的特性。

  傳統的電網架構,是在偏遠的地區建置大型發電廠,再透過傳輸線傳輸至人口集中區,並分配給家家戶戶使用,屬於集中式的系統架構。依據目的性可區分成三個系統,分別是發電系統、輸電系統和配電系統。

將各式能源轉換成電能的系統。火力發電廠、核能電廠、水力發電機組、太陽光電場皆歸類在發電系統,作為一切的起點,發電機組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顯得非常重要。為了達到供需平衡,發電系統也必須配合負載的變化及時調整發電量,因此負載預測的技術也顯得十分重要。

輸電系統:

將電能傳輸至遠方的系統。發電系統產生出電能後,需要將電力傳送至遠方,由於長距離傳輸會造成龐大的線路損失,所以必須將電壓提升至特高壓等級(輸電級),才能使線路損失降至最低。輸電系統介於發電系統和配電系統之間,為兩系統連接的橋樑,需要配合兩系統各自的變化,對電力進行調度與調節,在電網架構中佔據重要的角色,若發生故障或事故,影響的地域範圍也較廣。

配電系統:

將電能分配至家家戶戶的系統。從發電系統產生的電力,經過輸電系統長距離傳輸至人口集中區後,需要透過配電系統將電能進行分配,於是需要將電壓降至民眾可使用的電壓等級(配電級),並透過網狀結構將電力分散配送。配電系統和輸電系統一樣,同樣承擔了電力調節與調度的責任,但由於配電系統屬於電網架構的末端,所負責的電力責任較小,相較於發電系統與輸電系統,當發生事故時,影響的地域範圍也較小。

  了解了電網的基本架構,我們可以發現這三個系統彼此息息相關,當任何一個系統發生事故,為了維持供需平衡,另外兩個系統也必須快速進行調整。雖然供需平衡有一定的自我平衡機制,但如果電網已經失衡到不可自我恢復的程度時,可能會使整個電網崩潰。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,電網會採取部分地區限電、停電等措施,將發生事故的位置進行隔離,使其脫離整個電網,將受影響區域限縮至最低,才能確保大部分的地區可以不受影響,維持系統的穩定。換言之,當發生限電或停電時,我們也可以透過受影響的地區範圍大小,來反推這次發生事故的位置是在發電系統、輸電系統,還是配電系統。

台電供電系統及限電原因(圖片來源:台電-限電知識與資訊[1])

 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台灣過往的跳電事件,透過跳電的影響範圍,去推測是哪個系統發生事故所導致,例如:

  • 815全台大停電:

2017年8月15日,因人員操作不當,造成大潭發電廠6部機組全部跳停,電網發電量大幅降低,電力供需嚴重失衡,為避免系統全面崩潰,必須降低電網用電量,所以採取了部分區域停電、輪流停電等限電措施。事故發生位置屬於發電系統,電網影響範圍非常大,全台19個縣市、超過700萬用戶受到影響。[2]

  • 2022年彰化縣跳電:

2022年9月30日,彰林超高壓變電所因上游特高壓供電匯流排跳脫,造成彰化地區20萬戶受影響。事故發生位置屬於輸電系統,受影響範圍雖然沒有波及全台,但依舊造成彰化縣員林以南的鄉鎮停電。[3]

  • 2021年板橋跳電:

2021年7月1日,新北市板橋新民配電變電所發生斷路器跳脫事故,共有2520戶受影響,當中包括住宅、商業、學校等,部分地區停電長達數小時。事故發生位置屬於配電系統,相較於前兩者,此次受影響的範圍僅限在板橋區。[4]

  這三個事件分別出現在電網架構中不同的系統,受影響的用戶數量和範圍也不同,這就是集中式電網架構的性質,由於發電端相當集中,當越接近源頭的系統發生故障,往下延伸的下游系統就越多,受影響的範圍就越大。

  我們可以再來看看在能源轉型的現今,電網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?智慧電網又是什麼? 隨著全球對於減少碳排放的重視,全世界都進入能源轉型的新時期,而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主角就是再生能源,其中又屬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為台灣的主力。經濟部目標在2025年底前,太陽光電要達到20GW設置量,離岸風電要達到5.6GW設置量,為了讓台灣的電網可以容納這些新興能源,勢必要做出調整。

  不再像是傳統的集中式電網,再生能源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,形成了我們常聽到的「分散式電源架構」,每一個小小的電網區域,都可能同時存在發電與用電,系統變得更為複雜,又因為天氣的變化會極大的影響到再生能源的發電量,相較於傳統發電機組,再生能源無法準確預測以及控制,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,這樣的特性會使電力供需平衡變得更加困難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我們必須使電網智慧化。

讓電網能自動判斷該如何調度電力、預測負載、調控供電量,也就是將電力供需平衡的任務交給電網自己解決,在發生事故時自動調度電能,平衡各個用電區域,實現電力的動態管理和控制,從而提高電網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。

  在前面提到的三個系統中,智慧電網的推行會為它們各自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?

  在發電系統中,由於再生能源在調度的優先順序較高,若電網中存在再生能源,必須先行使用,其次才是傳統機組,也就是說,傳統的發電機組需要配合再生能源的出力變化時刻進行調整,因此要建置反應更快速的傳統機組,例如燃氣機組。而配合電業的開放,民間業者已可成為發電業者,因此建立電力市場交易平台,進行電力採購的整合。另一方面,再生能源比重的上升會造成管理上的壓力,需要建置統一平台加以控管,於是導入了配電級再生能源管理系統(DREAMS系統)。

  在輸電系統中,由於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與不穩定性會對電網造成衝擊,因此建置儲能系統作為電網中的緩衝區,當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過多時,儲能系統進行充電,將多餘電能儲存起來,或是相反,當再生能源突然停止出力時,由儲能系統的放電來補足電力缺口。 在配電系統中,有大量的用戶用電都是透過配電系統分配電力的,因此負載預測的任務也落到配電系統的身上,布建AMI智慧電表進行資料收集,判斷用戶的用電情形,掌握全國的用電資訊,進而達到電力需求面的管理。

台電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架構(圖片來源:台電-永續發展專區[5])

  台灣正在經歷能源轉型時期,智慧電網的建置,加上電業的開放,電網不論在技術面還是商業面都會變得更加複雜且龐大,許多新的機會與挑戰會接踵而來,除了不斷更新最新資訊以外,找到可以一起合作的夥伴也十分重要。萊峰電機致力於提供專業且優質的工程技術服務,為客戶設計安全且穩定的系統,以及專業的申設服務,詳情請見服務項目聯繫方式


[1]台電-限電知識與資訊

[2]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:台灣近十年大停電回顧:紅路燈停擺、貓纜停在半空中、點蠟燭釀火災,2022.3.11。

[3]潘靚緯:彰林超高壓變電所跳脫 南彰化20萬戶大停電、台電緊急搶修復電,2022.9.30。

[4]民視新聞網:新民配電變電所斷路器跳脫 板橋2520戶一度停電,2021.7.1。

[5]台電-永續發展專區